孩子出生以後會不會挑食,其實與媽媽懷孕時的飲食有很大的關連,研究證明,約3個月大的胎兒,就可以區分與品嚐母親食用的食物的口味,並開始形成自己的飲食偏好。
於 2022 年 9 月 21 日發表在《 心理科學 》雜誌上的研究表示,胎兒在子宮內接觸到母親食用的胡蘿蔔味道時,會產生更多的「笑臉」,而接觸羽衣甘藍時,會產生更多的「哭臉」。
此研究的對象為100名英國東北部的白人孕婦,且懷孕期為 32 至 36 週之間。研究將孕婦分為3組:其中35 名為胡蘿蔔組,34 名為羽衣甘藍組,其餘 30 名女性做為對照組,什麼都不會服用。
此研究將選用成年人認為有甜味的胡蘿蔔,以及與其他蔬菜相比相對苦味較重的羽衣甘藍,並將它們製為粉末放入膠囊中,不但能去除胎兒母親本身對蔬菜的喜惡,也能夠確保味道能抵抗胃酸並到達小腸,在消化過程中不會被稀釋掉。
為了讓實驗能減少被其他因素影響,所有參與者在觀察日當天,都被要求不能食用任何胡蘿蔔或甘藍菜味道的食物,並在實驗前一個小時內,避免任何食物或是飲料。也為了減少胎動產生的影響,每次檢測也都在大約相同的時間進行。
實驗的方式,是在食用20分鐘後,研究人員會使用高分辨率成像的4D超音摸掃描,查看胎兒在母體中的面部表情,並與傳統的 2D 圖像並排顯示對照。
實驗結果表示,母親食用胡蘿蔔膠囊的胎兒表現出較多的「笑臉」反應,出現明顯的嘴唇上揚,而母親食用羽衣甘藍膠囊的胎兒表現出更多的「哭臉」反應,會出現嘴唇下垂,以及像是抿嘴的動作。
雖然研究結果不能證明胎兒更喜歡胡蘿蔔而不是綠葉蔬菜,但該研究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,嬰兒在子宮內就開始發展他們的味覺和嗅覺,特別是在妊娠晚期。因此讓胎兒在出生前反覆接觸各種口味,可能有助於建立出生後的食物偏好。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